爸爸的成績單:6歲半女兒給爸爸打60分,要是你,能拿多少分?
近日,一條“爸爸的成績單”在FB火了。
“今天收到女兒給我的成績單,60分爸爸,慚愧啊!”
除了文字還附有一張成績單的照片。成績單是用鉛筆寫的,包括“掛電話”“生日不在”“玩手機”,還有“yǎn出沒來看我”“不讓我yǎng小狗”,后面分別劃有“×”“√”。最后的得分是60分。這是一個6歲半女孩給爸爸出的成績單。
“女兒,爸比的心思你不懂啊”
申先生41歲,2013年調到某房地產公司上班,經常會出差。
“今天看了女兒的成績單,真的很意外,也被觸動了。”申先生說他工作不忙時周末就回家,忙時說不準多久回去一次。但就算回了,也要見朋友或談生意,沒空陪孩子玩。
關于女兒劃“×”的幾點:“演出不來看我”“不讓養小狗”“掛電話”,申先生解釋,女兒經常表演跳舞,只有她媽媽出席;女兒有過敏性鼻炎,不適合養狗;業務電話常常打進,阻斷了他和女兒的電話……對于唯一劃“√”的“春節陪我玩”,申先生說,春節帶著孩子到處耍,看來孩子是給了好評的。
爸比自我檢討了,以后要盡量多抽時間陪女兒
申先生坦言,他原本以為家人對他的不滿,只是妻子念叨幾句,沒想到女兒也這么在意細節,還用“√”“×”來評價爸爸的做法。他說:“我曾以為,我在外工作這么忙,回到家應該當‘翹腳老板’;女兒開朗大方,不會太在意爸爸的所作所為。現在看來是自己錯了,多陪伴才是女兒最需要的,我以后會盡量多抽時間陪她,再忙也要關心女兒。我會好好收藏這份成績單,時刻提醒自己。”
小孩子說話,最口無遮攔,但卻說出了自己的心聲。
曾經有一篇小學生作文很火,這是一名外科醫生的8歲兒子寫的,文中寫道:“連狗都討厭爸爸”。
作文中的“爸爸”,是一位外科醫生。作文是孩子班主任拍照發給孩子媽媽的。
這位醫生說,以前所在科室接急診病人時特別忙,經常晚上被醫院電話叫走,所以到家后多數時間都在睡覺,“其實沒什么說的,很多外科醫生都這樣,到家就喜歡睡覺,不然上班哪來的精力呢?”
小編還想起另一件類似的故事,叫做《20美金的故事》。
說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,很累,還有點煩。他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。問他,“爸,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?”這位爸爸很生氣,“這與你無關,你為什么問這個問題?”
小孩哀求說,“我只是想知道,請告訴我,你一小時賺多少錢?”
“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,我一小時賺20美金”
“喔!”小孩跟著說:“爸,可以借我10美金嗎?”
這爸爸就怒了。“如果你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或東西的話,給我回到你的房間并上床好好想想為什么你會那么自私。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,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戲。”
這位父親,氣呼呼地,好久不能平復心情。后來,他平靜下來了,心想自己沖孩子發這么大火干嗎。不就是10塊錢嘛,也許小家伙真有什么東西要買。
后來,就走到孩子房間去道歉,哎呀,我剛才對你太兇了, 我不該把今天的悶氣都爆發出來。這是你要的10美金。
小孩高興得大叫起來,“爸,謝謝你” 說著,從枕頭底下又拿出一些鈔票,開始慢慢數起錢來。
這爸爸又火了,“為什么你已經有錢了還需要更多?”
孩子回答說,“因為之前不夠,但我現在足夠了。爸,我現在20美金了,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? 明天請早一點回家,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。”
這故事結尾太煽情了……
不論在東方和西方,都有忙碌的大人和委屈的小孩。大人們常會想:
“我這么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給你創造更好的條件嗎?但你竟然說我不愛你!”
“盡管我也知道父親對孩子的陪伴十分重要,我也不是不想陪孩子,但是工作真的沒有辦法!”
父母的忙碌是客觀原因,但也是可以想出一些辦法來的:
1.在家盡量放下手機。
盡管大多數人都離不開手機,與領導、朋友及同事交流都靠手機,但在家的時候,哪怕只空出半小時的時間,完全離開手機,陪伴孩子,孩子需要這樣專心的陪伴,其實也沒有哪個孩子是真的想父母24小時陪護啊。
2.可以讓孩子了解父母的狀況。
比如在視頻電話中介紹同事給孩子認識,和孩子互動,這樣當你不在的時候孩子就會對你的工作有了更為具象化的認識。同時孩子就會知道爸爸或者媽媽和什么人呆在一起了。
3.有些爸爸很嚴肅,總是想要保持威嚴的形象。
對于這樣的爸爸,其實十分建議和孩子做一些游戲。大量的研究表明,不善言談的父親總是通過身體接觸較多、較為劇烈的游戲來表達自己的關愛。有時候這也是不錯的方式。
4.陪孩子不難,但高效陪伴并不容易。
“陪著”和“陪伴”的區別真的太大了。有時爸爸的確是坐在了孩子的身邊,但忙著看電視、或電腦,不管孩子,而有的爸爸就可以專注地陪著孩子一起玩樂高,這兩種爸爸的陪伴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
5.記住,夫妻關系大于親子關系,一個有愛的家庭,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。